治口瘡的方法是什么呢
口腔潰瘍俗稱“口瘡”,是一種常見的發生于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病癥,多見于唇內側、舌頭、舌腹、頰黏膜、前庭溝、軟腭等部位,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質化層或角化較差。舌頭潰瘍指發生于舌頭、舌腹部位的口腔潰瘍。口腔潰瘍發作時疼痛劇烈,局部灼痛明顯,嚴重者還會影響飲食、說話,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不便;可并發口臭、慢性咽炎、便秘、頭痛、頭暈、惡心、乏力、煩躁、發熱、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。今天,我們從中醫的角度和大家說說怎么治口瘡。
治口瘡先要判斷類型。上熱下寒的頑固性口腔潰瘍患者有一個特點,常表現在在舌頭上:舌頭輕松伸出來時,舌尖偏紅或有紅點,舌的兩邊有牙齒印。舌尖紅是上焦有熱的表現;舌的兩邊有牙齒印,是因為陽虛后,陽氣不能化水濕,水多了,舌頭偏腫脹,舌頭變寬,和牙齒擠壓,故有齒印。反復口腔潰瘍患者可以對著鏡子看到牙齒印,伸舌頭有講究,不能將舌頭尖尖地伸出來,否則即使不虛熱,舌頭也會變紅,要平展地伸出來,盡量展開舌面。
從中醫的角度看,腎氣是生命的原動力。小孩腎陽足,所以精力旺盛。人過中年,腎氣逐漸衰弱,體力耐力下降、反應遲鈍,記憶力差,都是陽氣損耗的表現。“腎(水)和心(火)應該相互溝通,保持平衡,生理功能正常。腎氣虧,即腎虧,不能制衡心火,心火上走,導致虛火上沖”,秦鑒說,“癥狀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爛,口干但喝水也不解渴,舌頭尖發紅,舌兩邊有齒印,脈細。這類患者普遍是上面虛熱,下面虛寒。”據介紹,如果有這樣的體質,平時吃一點火鍋,或者煎炸的東西,火氣就上來了,甚至晚上的蓋的被子厚了一點,早上起來,口里面就爛了。
在治口瘡時要把握自己的身體特征是關鍵。“在辨證的基礎上,要清熱解毒,清上熱,溫下寒”
一,溫腎的藥,用熟地(約15克)、淮山藥(約15克)、山萸肉(約9克)、巴戟(約15克)、淫羊藿(約15克);
二,清上熱并解毒的藥,用白花蛇舌草(約15克)、半枝蓮(約15克),七葉一枝花(12克);
三,同時要用降火的藥,目的是把上面的虛火壓下去,同時讓溫腎藥往肝腎下走,不要讓它們化作熱氣上升。
另外,頑固性患者來說,治口瘡用珍珠母(約30克,先煎)、石決明(約30克,先煎)。另加牛膝(約15克)、當歸(約12克)。
在此,咽喉炎專科的大夫還要和大家說說我們說的只是普遍性的癥狀,具體的還要患者前來就診才能更清楚。